美章网 资料文库 风险投资论文范文

风险投资论文范文

风险投资论文

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状况。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最早萌发于80年代初期,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而产生。美国的新兴技术产业聚集地“硅谷”被国人所认知,风险投资业对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使得国人为之思索。与此同时,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予支持”。这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依据。但是由于当时我国国内环境并不成熟,直到90年代,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非常缓慢,一直处于起步阶段。1995年和1996年国务院相继颁布的《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和《关于九五期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强调了风险投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此,全国多地各种风险投资公司和咨询公司大量涌现,许多地区的政府与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风险投资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二十一世纪的的到来带使知识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我国政府、企业越来越认识到风险投资业对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998年和1999年中央提出的《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到2000年,我国形成了风险投资企业近百家、投资总额54亿美元、公司布局相对集中、上市公司积极介入、外资机构开始涉足的局面,风险投资业初步形,并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新型能源、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二、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风险投资产业经历几十年的孕育、发展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至今尚未真正形成一个系统的行业,也没有形成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的融资渠道,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我国仍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它存在着以下问题:

1.我国风险投资来源不足,投资主体单一。目前,从我国已经建立的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来源来看,除去外资投资基金,其来源主要依靠府拨财政科技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所占比例非常小,这使得我国风险投资的主体非常单一。依照国外的经验,风险投资的主体应该是能够并且愿意承受风险的个人、企业等,这些私人资金应当占据大幅比重相比,美国的风险资金的组成中,年基金和私人的投资占了主要比重,我国却很少有来自大企业、养老金、保险金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投入。这种单一投资主体就造成了风险投资来源的严重不足,规模较小,高新技术转化成为高新成果,并且形成产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持续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伴随着很高的风险,资金襟见肘,成为了制约投资业发展的一大问题。我们看到1990年,科技转化成成果需要约1257亿元,同年实际投入仅为约189亿元,这使得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2.我国缺乏适应的法律法规、税收政策支持。在我国,风险投资业依旧是一个新兴产业,许多现行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不仅不能为风险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反而常常形成法律与政策上的障碍,《合伙企业法》、《公司法》、《专利法》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其中,《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做出过这样的额规定:“以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价不能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20%”,这一规定明显是和风险投资业的实际情况不符的,若能提高这一比例,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必定会有很大提高。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为了有效的刺激本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我国政府虽然明确表示要大力支持和推动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但具体实施方面力度依旧不够。完善的外部环境是支撑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不仅缺乏相对宽松的税收政策环境和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也缺少明确的发展规划和规范的管理方法,这严重地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2篇

(一)从发展历程来比较1.美国美国是风险投基金的发源地,是现代风险投资业的“创始人”和“领跑者”。(1)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ResearchandDevelopmentCorporation,简称ARD)成立,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业性风险投资机构。它的出现,对美国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20世纪70年代前,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3)20世纪70年代,高科技行业的兴起使美国认识到完善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必要性,随着相关制度和法规的完善及会员机构的成立,重新激起了机构投资者将投资目光锁定在风险投资,使美国风险投资基金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时期。风险公司融资规模从1980年到1987年,8年增长了近7倍,达到40亿美元的水平。(4)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风险投资行业也在经历黄金发展时期,与高科技产业一起在上世纪末大放异彩。经过近50年时间的发展,美国的风险投资行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生活的发展和提高,即使遭受到了网络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发展一度停滞,但不可否认,风险投资在美国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美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完善、体制健全,成为美国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助推器。到2012年,美国风险投资总额达到283亿美元,共完成了3267笔投资。2.英国英国风险投资行业是欧洲发展最早且最充分的国家。(1)1945年,英国成立了一家工商业金融公司(ICFC),后改名为工业投资者公司(InvestorinIndustry)。ICFC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提供远期债务组合工作进行融资,服务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型公司。英国的风险投资业在上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上世纪80年代,为鼓励应该风险投资发展,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贷款担保计划”和“企业扩大计划”等,使英国的风险投资行业真正进入第一个蓬勃发展时期。进入80年代中期,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美国风险投资经理来到英国,把他们的先进经验带到了英国,在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10多年的持续发展,全国风险资本总额于1989年达到顶峰,其独立的专业性风险投资基金总额为16.84英镑,90%投资在英国本土。(3)而后持续下降,在1992年进入最低谷,其独立的专业性风险投资基金总额降至3.47亿英镑。随后,英国风险投资行业又反弹发展,是目前整个欧洲风险投资中最发达的国家,投资总额在整个欧洲风险投资中占一半左右,向1200家公司投资的总额超过了20亿英镑。3.中国(1)1985年9月,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成立,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正式启运。(2)1985~1990年,先期探索阶段。我国提出要发展风险投资是在1986年,当时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或“科技发展基金”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但未能取得预期效果。(3)1991~1997年,开始兴起的民间风险投资初步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中小企业的创立与发展需要资金运作,他们把目光瞄准了风险投资。此时,我国的社会资金配置开始出现新变化。(4)1998年以来,进入全面加速启动阶段。1998年的两会,“发展我国科技风险投资事业”的政协一号提案受到各方关注。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一个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这对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创造了大的社会环境。从上述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我国的风险投资行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直到今天,中国风险投资在快速发展历程中仍然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滞后的问题、投资总量相对匮乏的问题、退出渠道比较欠缺的问题、相关机构跟不上等,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仍然很大,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从投资机构来比较1.美国在美国,有限合伙制是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约占全部风险投资基金的66.6%;其他,公司或金融机构及其附属机构、私人风险投资公司、非有限合伙人制的小型企业公司分别占14%、9%和8%。2.英国英国和美国不同,它的投资机构组织种类较多,包括有限合伙制、英国投资信托公司、风险资本信托、在英国的外国公司和外国单位信托等。其中,数新托基金最具代表性,它免去了个人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3.中国我国风险投资机构以政府主导型风险投资公司为主,其他如信托基金和合伙制的只占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目前来看,我国的风险投资的公司型基金主要是封闭式管理,相比其他而言,它具有有利筹集资金、运营难度小、投资长期性等优势,但这种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模式相对保守,存在一定劣势,例如对投资专家没有激励作用、项目经理权利过大、运营成本和成本偏高等。

(三)从投资领域来比较1.美国通过研究历史发现,美国的风险投资某种程度上引导了美国的科技发展。在某个领域有科技突破,或者处于行业发展初期,风险投资家总能不期而至,敏锐的嗅到其中的巨大商机,细数美国风险投资比较集中的领域:电子、互联网、生物、医药医疗、通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投资资本对美国这些高科技领域所引起的促进作用,全球IT行业中的知名龙头企业微软和因特尔就是依托了风险投资而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这些行业引导着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从而使美国始终处于科技和经济的领先地位。2.英国英国的计算机相关产业投资机会少,所以它的风险投资资本领域就要比美国广泛,只要能有较高利润回报的产业,都会成为他们投资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当然也包括其他传统行业。此外,英国风险投资的方向趋向多元化且国际化。3.中国我国风险投资的重点是广义IT(包括互联网、通信、电信),工业和生物/医药。国内风险资本国际化很低,受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阶段的影响,导致投资企业规模小,范围有限,大多只在国内进行投资,在国际上份额很少,没有话语权。

二、对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启示

(一)从政策支持和法律制度上给中国风险投资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政府应当制定并且调整有关财政与税收的政策,以保障风险投资顺利进行,降低风险投资风险,减少个人投资者顾虑。首先,可以加大政策支持,出台对风险投资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也应该要做好建设风险投资强国的准备,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风险投资不仅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更可以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要发展风险投资,法律法规必须要跟得上,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是保障风险投资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规范约束风险投资公司,使其运作有法可依,从而使风险投资公司在资金募集、项目选择、知识产权维护、所有者权益转让方面的利益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营。

(二)改变我国风投机构组织形式在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形式中,约束激励机制和成本控制机制最为有效的是有限合伙制。但这种形式却受到在中国受到羁绊,主要是法律方面的因素,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关于有限合伙法的支撑,也无法像美国有限合伙制那样得到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另外,中国也缺少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专家,缺少可以建立起长期合作、共同信任的各国合伙人和投资者。在现阶段,我国重要一步是应该先建立起好的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与外资合作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与外资合作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不仅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风险基金管理经验,同时也可以借助合资风险投资基金以及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培育国内的风险企业,加快我国风险企业的发展步伐。

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3篇

一般而言,企业的风险投资是需要等到企业发展到上市阶段,通过IPO将风险投资撤出投资,以期获得更大的资本增值,但是目前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是非常的完善。我国风险投资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相对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比较落后,缺乏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缺少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更加缺少完善的市场机制作用体系,最后导致风险投资难以成功。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上市公司IPO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方式和时间,但是这需要完善有序的市场秩序支持以及健全的法律法规保护,而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来的很晚,因此IPO过程当中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受到了阻碍。吴超鹏(2012)研究也发现我国风险投资在公司上市之后退出的比例不高,从2000年之后一直到2010年之间,在公司上市三年后退出的风险投资仅仅35%,五年之后退出的也不过44%。通过这样的分析来看,我们国家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二、风险投资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影响分析

总体来说,上市公司一般的融资行为会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以及委托的问题,但是风险投资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探讨的风险投资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可以视为是投资与被投资、监督和被监督关系。需要从上市公司自身的角度出发去探讨分析风险投资对于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具体影响。

(一)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机制有利影响风险投资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之一,可以通过其有效的监督管理引导上市公司形成优秀的公司治理团队,只有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才可以促进企业创造源源不断的现金流,从而通过内部的监督管控,提升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优秀的风险投资家可以通过自身宽阔的视野,卓越的思想对公司进行监督,对于公司绩效有绝对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帮助公司制定战略管理政策,对于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机制的不利影响一般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公司IPO之后,风险投资就会退出,但是我国风险投资的长期存在,并且风险投资家会成为上市公司董事身份,这样可能会形成一种“尾大不掉”的现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干扰公司的政策,甚至也会出现恶性的竞争夺权现象,因为私人利益做出有损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融资活动。

(三)对于上市公司外部机制有利影响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地加强信息传递能力,增加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第一,风险投资可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这是衡量企业质量的一个标准,这样良好的声誉可以帮助公司吸引融资和投资对象,给外部传递更加可靠的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面降低信息交流沟通的成本,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以及逆向选择问题。

(四)对于上市公司外部机制的不利影响上市公司外部治理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比如说国家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第一,我国税收政策的制定主要是我国中央政府部门根据当前社会经济的具体发展内在要求而确定出来的制度体系,并且会以此作为根据,作为指导各级地方政府税收收取的基本方针准则,来开展税收收取工作。另外有关中央与地方的税收收入分配关系、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等众多的分配关系基本是没有理顺的关系。总而言之,在这种税收政策下,我国的上市公司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避免税收政策带来的各种影响。目前的风险投资可能会受到这样的政策干扰,从而对于公司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二就是国家货币政策。对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说,自身竞争力十分缺乏,而且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一旦中央政府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出口活动的基础十分脆弱,很容易受到政府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从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导致公司出口商品的价格会有所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压力会进一步地加大,公司的信贷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快速提高。这些外部因素对上市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来说,都不是有利条件。而这些都是风险投资难以规避的。

总体而言,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地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与此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与之相关的新的问题。对于风险投资该如何把握和利用需要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行为当中有良好的掌控。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完善我国宏观资本市场,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确保足够的后盾支撑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4篇

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寻求快速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它们为了得到风险投资资金,会展开竞争。在竞争过程中,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可能会极力把自己“包装“的非常完美,隐藏自己的不利信息,从而他们各自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欺骗和不欺骗两种策略。选择欺骗策略时,创业企业会向风险投资家公开自己的有利信息,但隐藏自己的不利信息。如果选择不欺骗策略,创业企业会向风险投资家公开自己的有利信息,并公开自己的不利信息。两个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在争取风险投资者投资时,可以选择欺骗和不欺骗。它们的策略空间如下:(1)两个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同时选择欺骗的策略:他们争取到风险投资家的投资,收益均为E1。(2)两个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同时选择不欺骗策略:他们争取到风险投资家的投资,设收益均为E2。(3)一个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欺骗、一个不欺骗:如果一个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采取欺骗的投资测,那么他的收益肯定会高于采取不欺骗的创业企业的收益,设其收益为(E4,E3)两个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博弈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这个博弈中,E4>E2>E1>E3,存在一个占优策略均衡,即创业企业都会采取欺骗策略,而他们都采取不欺骗的策略不是一个均衡,因此,任何一个理性的创业股东都不会提供真实信息。结论1: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争取风险投资资金的角度看,采取欺骗的策略是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竞争的最优策略,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会因此加剧,进而最终导致二手车市场的出现。

2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博弈模型(II)

风险资本家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好的创业企业,因为好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能不断提供好的创意,让其资本得到升值。但通过上面的博弈分析知道,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之间为了争取到风险资本家的投资,会采取欺骗策略,即隐藏其企业的不利信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特殊性,风险资本家搜集创业企业信息的成本很高。虽然如此,风险投资家为了得到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公司,他们可能会先投资,以抢占先机。此时,面对众多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风险资本家可以选择两种投资策略:严格的审查创业企业和不严格审查创业企业,前者会严格审查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信息,后者则不做严格审查。两个风险投资家的具体策略如下:(1)两个风险投资家同时选择不严格审查的策,他们投资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有好的创业企业和坏的创业企业,收益均为V1。(2)两个风险投资家同时选择严格审查的策略:他们投资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应为好的创业企业,设收益均为V2。(3)一个风险投资家严格审查、一个不严格审查:如果一个风险投资家采取不严格审查策略,其投资的创业企业就较多,投资风险越大,预期收益也就越高,因此选择不严格审查的风险投资家的收益会大于另一个风险投资家,其收益为(V4,V3)在风险投资市场上,风险投资业务发展初期,风险投资家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好的创业企业,因为它们能够为风险投资提供高额回报。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创业成本很低,只需注册个公司,其后续运营资本则主要依靠风险投资家的投资,因此存在一些专门为了骗取风险投资家投资而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风险投资家投资的创业企业的增加,其投资的不好的创业企业的占有率也在不断增加,承受的风险增长速度比收益增长速度快,另外结合上面的博弈中V4>V2>V1>V3,可以看出风险投资家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投资存在“囚徒困境”情况。如果进行无限次博弈,可以看出两者的最佳策略均为不严格的审查投资策略,这样就会造成很多投资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说,博弈均衡状态下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即对风险投资家A、B来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去管理所投资的创业企业,而是去寻找更多的创业企业进行投资,从而使自己的资金发挥更大控制作用。从整体来看,不严格审查创业企业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收益是2V1,小于风险投资家都严格审查创业企业可能获得的收益2V2,也不是最佳选择。只有两个风险投资家都严格审查创业企业的投资条件,即采取(严格,严格)的博弈策略,才能在不损害任何一方的利益同时使得整体效益最大化就无限次博弈来说,两个风险投资家的最佳策略均为不严格审查。然而这非常容易导致风险投资家之间的激烈竞争,一方面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欺骗风险投资家以获得更多的投资,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家也通过不严格审核创业企业的的信息等方式投资更多的创业企业。这会使风险投资市场越来越混乱,创业企业欺骗投资的行为经常发生,最终导致像我国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一样,很多企业老板因无法偿还贷款而“跑路”。最后国务院不得不专门针对温州的民间借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这对我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可见胡乱投资会给风险投资市场造成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结论2:如果仅从风险投资家寻找好的创业企业来看,则风险投资家博弈的最优策略为采取不严格审查策略,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会因此加剧,最终会导致骗取投资行为的发生。

3基于声誉模型(KMRW)模型的风险投资家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III)

由于风险投资家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很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根据模型(II),风险投资家投资时的最佳策略为不严格的审查策略,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信息不做严格审查。于是风险越大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越热衷于争取风险投资家的投资。而争取投资成功后越容易给风险投资家造成损失。由于风险投资家搜集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信息不仅困难而且成本大,只有合作中才能发现企业的好坏,为了寻找到更多好的创业企业进行投资,他们就“广泛撒网”,很多创业企业利用这个机会骗取投资,造成风险投资市场上的二手车问题,即最后风险投资市场上争取到风险投资的创业企业的信用越来越差。声誉可以在市场交易中保证契约执行的作用,从而缓解了由于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声誉由此成为在不同的市场中提高交易效率的机制。下面本文用声誉模型来分析风险投资家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之间的博弈行为,以减少风险投资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参照模型(I),假设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在争取风险投资家投资时,可以采取欺骗和不欺骗风险投资家的策略。根据结论2的情况,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风险投资家往往会采取信任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设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家采用(欺骗,信任)的策略的收益为(E1,V1),而采用(不欺骗,信任)策略收益为(E2,V2),这种情况的结果如表3所示:表3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假设风险投资家、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行不完全信息博弈,他们之间的博弈分为如下两个阶段:(1)在第一阶段,风险投资家首先采取行动,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风险投资家可以选择信任企业,也可以不信任。如果风险投资家选择不信任,则博弈结束;如果风险投资家选择信任,则博弈进入第二阶段。(2)在第二阶段,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将会采取行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可以选择欺骗风险投资家,也可以选择不欺骗。如果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选择后一种情况,即不欺骗,他们博弈结果如图3所示,为(E1,V1),否则为(E2,V2)。为了使分析更有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假设E1>E2,V1<0<V2。如果这场博弈是单次博弈,那么博弈的均衡结果就是风险投资股东不相信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两者的收益均为0。因为风险投资家如果选择信任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就会使创业企业占选择主导权,其会在欺骗不欺骗之间进行选择,选择欺骗给他带来的收益为E1,而选择不欺骗给他带来的收益为E2。当博弈均衡时,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一定会选择欺骗风险投资家而使风险投资家损失V1。因此,选择信任会使风险投资家损失V1,风险投资家最佳选择是不信任。因此,如果是单次博弈,那么互相不信任就是唯一均衡的结果。假设风险投资家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可以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并假定他们共同的时间贴现因子为δ(0<δ<1),如果风险投资家选择信任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信誉以争取到更多投资,就会认真对待风险投资家的信任。因此,如果风险投资家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相互信任,在无限期情况下,他们的贴现收益分别为式(1)和(2)所示。在模型(II)中,只要贴现因子高于某一临界值,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从欺骗中得到的收益的贴现值小于未来收益的贴现值时,就会出现合作的结果。但是,在这个博弈中,需要博弈双方都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博弈双方中一方固定而另一方变动,合作博弈仍然是可以实现的。结论:(1)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选择不欺骗带来的收益越大,即创业企业的良好声誉给其带来的收益越大,创业企业越不会进行欺骗;(2)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选择欺骗带来的收益越大,即创业企业的坏声誉对其收益的影响越小,创业企业越有激励进行欺骗;(3)声誉对高新技术创业企业长期利益的影响越大,即贴现因子越大,创业企业越有激励表现的诚实。风险投资家投资后通常采取分阶段投资的方式,而每个阶段的投资必须建立在创业企业已经完成上一阶段要求的基础上,才会继续投资。但是,分阶段投资时风险投资家的道德风险就会损害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利益。青木昌严(2000)通过对美国硅谷的创业投资案例分析会发现,风险投资家的投资模式一般是“锦标赛”式,即他们在第一阶段投资很多家企业,然后观察各个企业的市场表现,从而选定一家最受市场“亲睐”的企业,抛弃其他的企业,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创业企业的利益。Bachimann和Schindele(2006)研究风险投资家在参与创业企业技术创新开发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可能会“窃取”商业机密,最终影响创业企业的成功。Kishida(2002)的研究也发现,有实力的风险投资家掌握了创业企业的技术后,以单独开发创意来要挟创业企业,也是导致创业企业利益受损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模型4。模型4:风险投资家投资后,他可以选择的策略有:长期合作或者中途欺骗。如表4所示:表4风险投资家和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风险投资家欺骗不欺骗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信任(X1,Y1)(X2,Y2)不信任(0,0)(0,0)这个博弈的过程和模型(II)中的情形相似,因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结论:(1)风险投资家选择不欺骗带来的收益越大,即风险投资家的良好声誉给其带来的收益越大,风险投资家就不会进行欺骗;(2)风险投资家选择欺骗带来的收益越大,即风险投资家的坏声誉对其收益的影响越小,风险投资家就越有激励进行欺骗;(3)声誉对风险投资家长期利益的影响越大,即贴现因子越大,风险投资家越有激励表现的诚实。

4结论

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5篇

1.金融配套服务不足金融配套服务不够完善,首先,由于有些地区资本市场的落后,产权交易呈现分散状态,难以汇集成一股力量。与天津股权交易中心和中关村“新三板”等部级试点相比,这些股权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活力较弱,与全国性资本市场的合作也不力,对创投机构的缺乏吸引。其次,相关金融投资机构的十分落后,如,证券、投行等,我国目前参与创投市场发展的机构投资者匮乏,有分量的产业投资、股权投资等财富管理机构也不够健全,本土投资机构大多是规模小,效应弱。由此,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

2.政策法规不完善目前政策缺少针对性政策措施,现有政策大多是设立创投引导基金、规范管理、专项补贴等内容,缺少在市场进入、税收优惠、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的针对性政策措施,对于吸纳民间资本,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引导力度还不够强。政策覆盖的范围也不够广,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相关的基本法规、法律还不健全。

二、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对策

结合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现状,认为应从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做起,来促进创业风险投资的规模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1.培育国有创业风险投资体系发挥产业引导作用,让国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借鉴深圳等先进地区的经验,依托大型国有控股投资公司的基础上,支持并购重组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以中长期投资为发展方向的国有大型股权和创业风险投资集团。以期步入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切实与金融央企对接,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改变以往落后的考核机制,将创业风险投资纳入国资考核范围,并允许其可适当程度的投资风险损失等同于创造利润。依托我国创业风险引导基金以及海洋等省级产业投资基金,与国际创投机构合作设立一批专业领域的天使投资基金。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国各地可参照深圳、北京等待政策,对民营企业出资参与设立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创业投资基金,可按募集资金额和投资额给予相应的一次性奖励,并对符合导向的投资项目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助。或在一定前提下,出台民营资本对创业投资领域的投入可直接抵扣出资企业的应纳税额等特殊政策。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创业风险投资的风险补助力度,鼓励各地龙头企业利用自身管理、技术、资本优势组建其产业领域内的风险投资机构,或创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3.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资本市场发育,建立活跃、规范而完善的创业风险投资服务体系,对于促进创业风险投资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我国各省应尽快完善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力求尽快组建规范、活跃的区域性资本市场。与此同时,还应不断推进金融改革,尤其是以区域资本市场建设为依托,畅通投融资和信息交流渠道,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依托募集、参股、信托、地方债券等多种方式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解决创业风险投资去风险化问题突出的现状。

三、总结

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6篇

(一)宏观货币政策与微观企业投资效率

根据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框架(Cover,1992),不同宏观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施加影响的作用效果是不对称的。在紧缩货币政策期间,由于企业的外源融资通道受阻,内源融资成为提供资金的主要方式(Almeidaetal.,2004),而内源融资方式缺少监督,往往因信息不对称或问题导致低效的投资决策:对于自有资金短缺的企业,银根紧缩无疑“雪上加霜”,会加剧企业的投资不足;而对于自有资金充足的企业,企业管理层可能利用此契机“抄底”,加大投资力度,但是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极易引发过度投资问题。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银行、债券等社会融资为企业注入大量流动性,能极大缓解资金紧张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而对于资金充裕的企业,外部融资的便利会促使企业降低现金持有水平,因而由内源融资导致的现金流滥用问题得到缓解,同时企业接受来自资本市场的广泛监督,会更加科学合理地决策,以减少过度投资。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1:H1: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剧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二)货币政策、未预期的风险投资与投资效率

由于风投机构的监督、认证功能(Nahata,2008),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治理机制比无风险投资的企业更健全(Celikyurtetal.,2012;黄福广等,2013),此外投资者的预期会对资本市场造成冲击(张荣武等,2011),因而在企业IPO解禁期后,预期风险投资退出而实际上风险投资未退出,即“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货币政策对未预期风险投资的作用效果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不同的货币政策导致投资者形成不同预期,由于紧缩政策下的紧缩预期比宽松政策下的扩张预期对经济影响更大(Dimsdale,2012),故紧缩政策下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会对企业投资造成重大冲击;另一方面不同的货币政策影响未预期风险投资者作用的发挥,如宽松货币期间,市场流动性充足,企业投资较为理性,未预期风险投资者的监督作用不明显,而货币从紧时,依赖自由现金流进行投资的企业问题较为严重,因而未预期的风险投资者能够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2:H2:在紧缩货币期间,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能够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并缓解企业投资不足;在宽松货币期间,未预期的风险投资作用不明显。

(三)货币政策、风险投资与机构投资者

在紧缩货币政策期间,外部融资机会的匮乏使得上市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寻租、行为盛行,困窘的外部投资环境加剧了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复杂性,会出现诸如“搭便车”等监督低效问题,使得风险投资和机构投资者难以协同发挥监督作用;而宽松的货币政策给予经济主体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使得二者可以共同发挥对上市企业的监督作用,尤其对我国易于出现的过度投资现象能够很好地抑制。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H3: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未预期的风险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相互作用,抑制企业过度投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2007—2012年中国A股市场共6年的数据①,剔除了ST类、PT类、金融保险类公司,以及股东控股权和主营业务发生重大改变的公司,剔除了样本数据不完整和上市时间不到一年的公司,最后得到1917组样本,共计7452条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小于1%和大于99%的极端值进行Winsorize处理。本文中财务数据和风险投资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而机构投资者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

(二)变量和模型说明

1.未预期的风险投资模型模型构建如下:先建立企业实际的风险投资Logit模型,得到系数估计值;再以估计值建立预期的风险投资Logit模型;最后对实际和预期的风险投资哑变量进行比对判断,得到未预期的风险投资选择方程。(1)实际的风险投资Logit模型VC*i,t代表t期企业实际吸纳的风险投资数量,VCi,t代表实际是否有风投参与的哑变量,VC_Si,t-1代表风投机构持股比例,Liqi,t-1代表股票流动性,等于股票交易总量/流通股股数。Growthi,t-1是代表企业成长性的一组控制变量,包括净资产收益率ROEi,t-1,净利润增长率NPGi,t-1,总资产周转率TATi,t-1以及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NOCFi,t-1。此外,Dk代表年度哑变量,Dj是行业哑变量,并按照CSMAR数据库分类方法分为6大类,分别为:农业、公共事业、房地产业、商业、工业和综合。(2)预期的风险投资Logit模型对上述模型回归得到系数估计值^β0、^β1、^β2和^β3,代入模型可计算得到预期的风险投资数量,并进而构建预期的风险投资Logit模型其中,^VC*i,t代表预期的风险投资数量,^VCi,t代表预期是否有风投参与的哑变量。(3)未预期的风险投资选择模型实际和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情况可能不一致:若预计t期风险投资会退出企业,但实际风投并未退出,此时实际和预期的哑变量相减得1,即VCi,t-^VCi,t=1,表示存在“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若预计t期风险投资不会退出,实际上风险投资退出或未退出均有可能,则VCi,t-^VCi,t≤0,即不存在“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2.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模型本文借鉴Richardson(2006)和Biddle等(2009)的设计建立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模型,以考察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其步骤为:先估计投资方程,根据其残差得到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变量;再建立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模型,引入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变量和其他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如表1所示,我国上市公司的风投参与程度普遍偏低,只有10%左右,但数量和比例的总体趋势是增加的,反应了风投行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阶段。而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非常高,是我国股市的绝对主体,对于规范证券市场、监督上市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从A栏看到,从7452个总样本中筛选出投资过度且内部现金流富余的观测值只有771个,企业投资过度和富余自由现金流的匹配度不高。而B栏中投资不足且内部现金流缺口的样本观测值约占总体一半,二者匹配度高,说明内部现金流缺口是引起企业投资不足的重要因素。此外,投资不足变量的最大值、均值和中位数值均小于投资过度相应变量的值,表明企业过度投资是我国更为严重的问题。为探究主要变量的相互关联性,我们还报告了其相关系数,具体见表3。从A栏Spearman相关系数来看,过度投资与货币增长率M2显著负相关,但其Pearson相关系数不显著,说明仅有微弱的证据证明紧缩货币政策抑制了过度投资。从控制变量看,过度投资与富余自由现金流的Spearman相关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富余自由现金流滋长了企业的过度投资。从B栏看到,投资不足变量和内部现金流缺口的Spearman相关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内部现金流缺口是造成投资不足的重要原因,与表2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二)货币政策、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参与和投资效率:回归结果

本文结合自由现金流,对样本进行如下分组回归以考察企业投资行为:投资过度且自由现金流为正样本(简称“投资过度样本”)、投资不足且自由现金流为负样本(简称“投资不足样本”)。表4是检验假说1的回归结果。从(1)(3)列可以看出,在紧缩货币政策期间,货币政策哑变量MC均显著为正,说明货币政策越紧缩,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的程度越大,即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剧了企业非效率投资,强烈支持了假说1。而在宽松货币政策期间,(2)(4)列的MC哑变量均显著为负,即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并能缓解投资不足,也验证了假说1。控制变量自由现金流FCF在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情形时均显著为正,说明富余自由现金流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而内部现金流缺口容易引起企业投资不足。我们再分别将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样本按照货币松紧进一步分组以检验假说2、3。依照本文第三部分的分类方法,2008年、2012年划分为紧缩货币期间,而2009年、2010年、2012年划为宽松货币期间。表5的第(1)(4)列是对假说2的回归结果。从中看出,紧缩货币期间未预期的风险投资系数为负但不显著,微弱证明了未预期的风险投资能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而在投资不足时T值显著,表明货币紧缩时未预期的风险投资能发挥治理作用,减缓企业投资不足。而在货币宽松时,如第(2)(5)列所示,未预期的风险投资作用不显著,和前文的理论综述一致,验证了假说2。表5的第(3)列是对假说3的回归结果。从中看到,宽松货币期间未预期的风险投资和机构投资者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其他情形均不显著,表明货币宽松时市场的扭曲程度小,中间市场投资者能协同发挥监督治理作用,抑制企业过度投资。从系数绝对值来看,交乘项系数的绝对值大于未预期风险资本珚VC和机构投资者Inst系数的相加值,说明联合作用力度大于单独作用力度之和,验证了假说3。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进行以下替换:(1)用“营业收入增长率”替代托宾Q值;(2)关于货币政策松紧度的指标,取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银行家感受货币政策“适度”比例的中位数,低于中位数的定义为“紧缩”货币政策,高于中位数的为“宽松”货币政策;(3)依据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重新分类,除工业类因行业内差异显著而按二级代码分类外,其余行业按一级代码分类进行计算。对所有的替代变量重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表明在所有的重要结论上基本与前文保持一致,表明模型的稳健性。

四、结论和建议

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7篇

(一)研究设计

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领域文献的实证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是内生性的把握。简单的OLS回归只能证明金融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这既可以被解释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同样可以解释为金融发展水平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步提高,也就是说存在反向因果的可能性。研究融资约束与企业成长性同样存在反向因果造成的内生性问题,一方面,融资约束较松的企业由于更容易获取用于投资和生产经营的资金,从而能够实现更快速的企业成长;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成长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信息,这会有助于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缓解融资约束。为了控制该内生性问题,笔者参照Rajan和Zingales[11]采用DID方法,设立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与银行业发展水平、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与风险投资发展水平的交叉项,通过考察该交叉项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来考察融资约束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若交叉项在对企业成长性的回归中系数为正,则说明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企业在银行业发展水平(或风险投资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成长性越高,从而说明银行业发展(或风险投资发展)能够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促进企业的成长。

(二)样本数据

笔者数据选取2002—2013年A股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剔除掉ST、金融行业,同时删除了所有者权益为负和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最终得到的研究样本共有2193家公司,12184个观测值。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主要来自于Wind数据库,托宾Q指标源于Resset数据库。借鉴吴超鹏等[12]所采用的方法对于上市公司有无风险投资背景进行识别。第一,若上市公司十大股东的名称中含有关键词“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创业资本投资”,则该公司被认定为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第二,若上市公司十大股东的名称中含有关键词“高科技投资”“高新投资”“创新投资”“科技投资”“技术改造投资”“信息产业投资”“科技产业投资”“高科技股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技术投资”“投资公司”“投资有限公司”,则需进一步判定,若其被《中国风险投资年鉴2002—2013》①[13]收录,则该公司具有风险投资背景,否则该公司被认为无风险投资背景。吴超鹏等[12]使用了《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14],笔者之所以采用《中国风险投资年鉴》,是因为其覆盖的机构数超过了《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并且列出了海外风险投资机构。实际上,两者所列的机构有相当大一部分交集。为了集中考察企业规模和抵押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笔者以资产总计的中位数划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用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中位数划分抵押品多和抵押品少的企业分别进行回归分析。为了去除离群点对回归结果造成的偏误,笔者所有数值型变量均采用Winsor方法去除前后1%的观测值。此外,笔者采用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对企业所属行业进行分类。

(三)变量定义

笔者以净利润增长率(ProfitGrowth)衡量企业成长性,以是否有风险投资背景(VCFinancing)衡量企业是否获得风险投资,以获取短期借款占资产总计的比重(DebtFinancing,DebtFinancing2)衡量获取银行贷款融资的程度。以行业为单位,计算每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外部融资比率的中位数,作为该行业整体外部融资依赖程度指标(ExtDep)。以省份为单位,计算每个省份中所有企业获取银行贷款融资程度的平均数作为该省的银行业发展程度指标(BankDev),计算每个省份中所有企业获取风险投资的平均数作为该省的风险投资发展程度指标(VCDev)。回归中所用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以资产总计(As-set)或者营业收入(Income)衡量,企业有形性以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Tang)衡量,企业年龄以企业上市年数(Age)或者成立年数(Age2)衡量,托宾Q值以市场价值与期末总资产之比(Qc)或市场价值占资产总额与无形资产净值之差的比重(Qd)衡量,税盾以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之和占营业收入的比重(TaxShield)或者财务费用占三项费用的比重(TaxShield2)衡量,盈利性以净资产收益率(ROE)或者总资产回报率(ROA)衡量,破产风险以一系列相关指标组合成破产风险指标(Z)衡量,具体变量的定义见表1。笔者所有的回归分析中均包含年份哑变量,以控制年份固定效应。

(四)描述性统计

表2是对以上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3为按照是否有风险投资背景区分子样本之后的变量统计数据表。

二、实证分析结果

为了考察不同融资渠道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差异,笔者首先进行如下形式的回归分析:ProfitGrowthijtp=β0+β1×ExtDepjt+β2×VCDevit+β3×(ExtDepjt×VCDevit)+Controls×δ+γt+φp+εitp(1)ProfitGrowthijtp=β0+β1×ExtDepjt+β2×BankDevit+β3×(ExtDepjt×BankDevit)+Controls×δ+γt+φp+εitp(2)其中,ProfitGrowthijtp指的是i省j行业t年p企业的净利润增长率,ExtDepjt指的是j行业t年平均的外部融资依赖度,VCDevit和BankDevit分别指的是i省t年的风险投资发展程度和银行业发展程度,Controls是回归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Asset)、有形性(Tang)、上市年限(Age)、上市年限的平方项(Age_Sq)、托宾Q值(Qd)、破产风险(Z)和税盾(TaxShield)。等式(1)主要考察风险投资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等式(2)则考察银行贷款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着重关注交叉项系数β3,若(1)式β3显著为正,则说明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企业,在风险投资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中小企业成长越快;若(2)式中β3显著为正,则说明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银行业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大企业成长越快。为了考察不同企业规模和有形性下融资渠道对企业成长性的差异性影响,笔者首先以企业资产总计的中位数为标准,将样本分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然后以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重的中位数为标准,将样本分为抵押品较少的企业和抵押品较多的企业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表4中第1、2、5、6列为中小企业样本,3、4、7、8列为大企业样本,第1、3、5、7列仅仅加入核心自变量,第2、4、6、8列在核心自变量的基础上加入了控制变量。比较第1、2列与第3、4列,大企业增长性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以及风险投资发展水平不敏感,而中小企业增长性与两者显著相关,比较第5、6列与第7、8列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这说明,融资约束问题主要困扰的是中小企业而不是大企业,大企业由于执行较为规范的会计准则,具备完善的财务数据,信息不对称程度小,能够获取充足的外部融资;而中小企业则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抵押品少等面临较为严峻的融资约束,无法获得充足的外部融资。根据第1、2列,外部融资依赖度指标(ExtDep)系数显著为正,风险投资发展程度指标(VCDev)系数不显著,两者交叉项(ExtDep×VCDev)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从事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行业的中小企业,在风险投资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成长性较快;根据第5、6列,外部融资依赖度指标(ExtDep)系数显著为正,银行业发展程度指标(BankDev)系数不显著,两者交叉项(ExtDep×BankDev)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从事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行业的企业,在银行业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成长较慢。这说明,对于依赖外部融资的中小企业而言,银行业发展程度的提高并不能提高企业的成长性,而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程度的提高则能显著提高企业的成长性。作为融资渠道,风险投资相比于银行贷款更能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表5按照企业有形性对样本进行区分,比较第1、2、5、6列与第3、4、7、8列,发现抵押品较少的企业的成长性受外部融资依赖度和金融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而抵押品较多的企业成长性对上述指标不敏感,这说明在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下,受到融资约束困扰的是抵押品较少的企业,因为抵押品是获取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诸多外部融资的前提条件。交叉项的系数进一步支持了表4的结论,从事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行业的企业,在银行业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成长性较慢,而在风险投资发展程度较高的省份,成长性较快。控制变量的系数也符合理论预期。对于抵押品较少的企业而言,企业规模与成长性不显著,而对于抵押品较多的企业而言,企业规模与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抵押品较少的企业通常是规模较小的企业,还不具有生产的规模效应,而抵押品较多的企业则通常规模较大,生产的规模效应导致规模越大企业成长性越快。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有形性与成长性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有形性与成长性不相关,这是因为规模较小的企业通常参加更多的研发创新活动,过多的有形资产占用了企业并不富余资金中的大部分,将不利于企业通过研发创新获取生产进步和企业成长,而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融资约束较松,不存在有形资产与研发创新之间争抢资金资源的现象。上市年限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不显著,且影响的方向不一致,这说明企业成长性与上市年限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对于大企业来说,托宾Q值与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对于中小企业该相关关系不显著,这说明股票市场能够及时发现大企业的成长性,并将成长性反映了较高的托宾Q值,而股票市场发现中小企业成长性的能力较差,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程度高,且财务指标信息相对不健全,其未来成长盈利无法及时传递给投资者,从而无法转化为更高的托宾Q值。对于抵押品较少的企业而言,破产风险与成长性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对于抵押品较多的企业,该关系不显著,这说明抵押品较少的企业由于无法获取充足的外部融资支持,成长性的下降能够通过企业自身财务状况的恶化迅速地传导而导致企业破产风险上升,而抵押品较多的企业由于能够获取更多的外部融资,成长性的下降并不必然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从而破产风险上升。税盾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显著为负,这说明快速成长中的企业对通过调整融资结构获取税收优惠的动机不强烈,而成长性较低的企业才有更强的动机获取税收的优惠。分析表4、表5笔者可以得出,风险投资发展程度的提高(而不是银行业发展程度的提高),能够缓解从事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行业的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这一效果在规模小、抵押品少的企业中更加显著。作为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两种方式,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为什么在缓解规模小、抵押品少的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上存在如此明显的差异?影响企业获取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的因素分别是什么?接下来笔者进行如下的回归分析:VCFinancingijtp=β0+β1×Assetijtp+β2×Tangijtp+β3×Ageijtp+β4×Agesqijtp+β5ROEijtp+β6×Zijtp+β7×TaxShieldijtp+γt+φp+εijtp(3)DebtFinancingijtp=β0+β1×Assetijtp+β2×Tangijtp+β3×Ageijtp+β4×Agesqijtp+β5×ROEijtp+β6×Zijtp+β7×TaxShieldijtp+γt+φp+εijtp(4)其中,VCFinancingijtp和DebtFinancingijtp分别衡量企业获取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程度②,公式(3)和(4)分别考察了影响企业获取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的影响因素。从表6中可以看出,企业能否获取风险投资与企业规模(Asset)不相关,而与企业有形性具有显著为负的相关性,从表7中可以看出,企业能否获取银行贷款则显著地正相关于企业规模和企业有形性。这说明,作为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方式,银行贷款更倾向于规模较大以及抵押品较多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具有更稳定的经营活动和未来现金流,具有获取外部融资充足的抵押品,因此规模大、抵押品多的企业能够获取充足的银行贷款融资;而规模小、抵押品少的企业,由于无法提供充足的抵押品、未来现金流不稳定、信息不对称程度高,较难获取充足的银行贷款融资。风险投资作为企业获取外部融资的另一种方式,对企业规模不敏感,对企业抵押品同样也不敏感,但由于抵押品较少的企业不能获取足够的银行贷款融资而转向风险投资,导致抵押品较少的企业反而风险投资获取较多。从影响企业获取风险投资和银行贷款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看,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上对于风险投资及银行贷款融资方式差异的讨论。因为风险投资多以股权投资形式存在,而银行贷款则主要形成公司负债,因此风险投资更加倾向于风险高、收益也高的中小企业,而银行贷款倾向于风险低收益低的大企业;银行贷款专业化程度低,主要通过监控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确保贷款收益,而风险投资专业化程度高,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战略制定和经营管理中,因此银行贷款大多以抵押品为首要条件,通过控制企业提供给银行的抵押品来确保银行贷款收益,而风险投资则大多不需要企业提供抵押品,通过参与企业战略制定和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确保投资收益[15]。为了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笔者进行了稳健性检验③:首先,将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由资产总计(Asset)替换为营业收入(Income),将盈利性指标从净资产收益率(ROE)替换为总资产回报率(ROA),将托宾Q值由市场价值占资产总额与无形资产净值之差的比重(Qd)替换为市场价值与期末总资产之比(Qc),将企业上市年数(Age)替换为企业成立年数(Age2),进行回归分析;其次,考虑到内生性问题,笔者将所有财务指标滞后一期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各项指标之间关系与笔者研究结论没有实质性差异,支持了之前得出的结论。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政策建议

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比2007年增长了49.4%,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同时,中小企业也贡献了58.5%的GDP,68.3%的外贸出口额,52.2%的税收和80%的就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6]因此,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以及快速稳定成长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带来深刻的启示。

1.要积极支持非银行金融体系的发展,形成银行贷款与风险投资相互补充的中小企业融资格局。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这与我国以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不无关系。由于银行贷款本身具有的依赖抵押品、专业化程度低以及债务融资的特点,银行体系的发展不会改变银行贷款倾向于规模大、抵押品多的企业的特征。尽管政府一再出台干预型政策,但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而包含风险投资在内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具有不依赖抵押品、专业化程度高、股权融资为主等特点,能够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成长。特别是对一些具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企业作用更优。因此,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应当更加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体系,建立一个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2.提高风险投资的收益,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风险项目。由于缺少投资渠道,很多社会资金流入了回报较高的“地下钱庄”,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给社会稳定埋下隐患。提高风险投资的成功率和回报,可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有效解决社会资金的投资需求。中小企业大多为家族企业或合伙企业。引入风险投资必须明晰企业产权、确定股权比例,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这必然会促进中小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风险投资公司为了提高投资收益,往往会积极地参与企业战略研究,向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营销咨询,帮助企业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新的经营方式,不断给企业输入新信息,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这种主动参与经营的投资方式,使得由风险投资支持发展起来的企业,成长远快于使用银行贷款的公司。因此,扶持风险投资不仅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对于中小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收益因素仍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004—2008年近三分之二的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时发生亏损[17]。因此,政府应当把重点放在研究制定收益改善型的政策措施上来,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出台新的免税、退税、税收扣除、加速折旧等激励政策,给予风险投资公司利益让渡。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解决好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长时间排队不能及早上市的问题,降低风险投资的隐形成本。众所周知,美国纳斯达克是与众多创新型小企业一同成长起来的资本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创新型小企业最向往的上市场所。我国很多优质的中小企业,由于在国内上市难,不远万里跑到美国上市。与纳斯达克相比较,我国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还存在大量的制度性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这也为今后的改革提供了空间和方向。

风险投资论文范文第8篇

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前一般是委托独立的律师或者律师事务所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法律尽职调查。其主要目的是发现潜在的法律风险,帮助交易双方了解投资活动本身的法律障碍和风险,以及帮助风险投资机构了解被投资公司未了结的或潜在的诉讼。对被投资公司法律方面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被投资公司设立、存续的合法性;发展历史沿革;规章制度、章程;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演变过程,考察股权结构是否清晰;诉讼、仲裁、行政处罚情况,是否承担或有负债;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存在法律问题等。

2财务方面尽职调查

现实投资中很多被投资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基本都不能准确反映公司的经营情况,所以投资机构在投资前要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财务方面的尽职调查,以确定被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与之相关的风险。了解被投资公司的税收环境和税负水平;揭示被投资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和潜在问题;考虑交易结构和风险投资以后的税收结构重组。财务方面的尽职调查是全部风险投资前尽职调查体系的基础,是对被投资公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活动进行的审查和分析内容。通过对财务方面的尽职调查来确定对被投资公司资产估值的合理性和对未来收益的可实现性。财务方面尽职调查可用资料一般包括:过往的财务报表;未来5~10年的财务预测数据;过去2年的按季度财务报表和今后2年的财务预测;过去的财务预测值与实际财务数据之间的偏离等。对被投资公司财务方面尽职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被投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现行会计报表的合并原则;利润表分析:销售收入、成本、毛利、净利变动趋势;人工成本、折旧的变化;经常性损益;未来损益影响因素的判断;资产负债表分析:货币资金分析、应收账款分析、存货分析、无形资产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对外担保、资产抵押等;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印花税、关税等;与关联企业的业务往来情况、所得税申报表、转让定价方法政策。对风险投资进行财务尽职调查常见问题包括:首先,会计准则的应用,国内的会计准则和国际的会计准则有一些不同,特别是在收入确认和会计报表合并等方面。例如国外企业以商品的出厂作为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而在国内却是以卖方出具发票作为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其次,财务信息质量,国内很多公司存在财务报表信息不规范、不完整、不可靠等现象,公司账目经常出现错误或者自相矛盾的地方。企业档案管理混乱,存档文件经常与管理类账目的内容不符。再次,过于重视资本运营,财务尽职调查时有时会过度关注资本的运营状况。在实施风险投资前,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对被投资公司的未来经营情况过于乐观,并未对财务承担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评估,而只是将财务调查评估活动停留在表面,尤其是未充分考虑投资完成后可能出现的磨合问题并做好充分准备,最终浪费了企业资源,甚至会带来企业现金的无底洞。最后是现金流危机,被投资公司是出现经营困境的企业,投资者一方面需要支付大量资金完成对被投资企业的市场收购,另一方面也要承担被收购企业的外债、企业运营成本、员工下岗补贴等。这些都对资金的获得能力提出了高要求,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能导致企业现金流危机,风险投资机构也陷入现金黑洞中。

3经营方面尽职调查

风险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在经营方面的尽职调查通常由风险投资机构委托给独立的商业尽职调查机构来进行,但是经营方面的尽职调查并不是必需的,一般只在验证此前对被投资企业所在行业及其市场地位的判断时才需要。从事经营尽职调查首先要了解交易的性质、风险投资后的经营计划,再利用各种信息分析来制定投资战略计划。经营方面的尽职调查可以使风险投资机构了解被投资公司业务和运营的各方面情况,认识被投资公司在经营方面的优势、不足和发展战略的有效性,对风险投资机构股权投资后所付出的成本和所带来的收益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经营尽职调查可用材料主要包括:被投资公司提供的内部资料;被投资公司网站、管理层报告、公告、定期报告及招股说明书;分析人员、评估部门对目标公司做出的评估报告。风险投资经营尽职调查主要内容有:被投资企业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及盈利模式分析,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等,商业计划分析,是否有环保方面的诉讼和规划等。经营尽职调查的重点问题主要有:董事会决议、会议记录等文件中对过去取得的成就和所犯错误的分析结果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意见;过往新产品的推出记录;供应商的集中度和依赖度是否过高;生产制造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与分销商和供应商在价值链中所处的谈判地位是否降低;对某些特殊方面,如技术的先进性、原油储备能力等需要依靠专业人员的指导意见。

4完善尽职调查的对策建议

友情链接